Meg Hung

沒有所謂的完美結局,但一定有「逆轉勝」

CATHERINE LIN

2021-01-10

「大學學業太忙了,所以沒時間創作。」 「比賽太殘酷了,所以不想繼續踢球。」「練樂器的過程太乏味了,所以沒辦法演奏完整的曲目。」 有多少人因為各種原因或又是編造了各種藉口,在大學期間默默放棄自己曾經愛不釋手的興趣,甚至再也沒有去接觸它們?然而正在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就讀 Kinesiology(運動機能學)的 Meg Hung 不僅在繁忙的學業下繼續堅持已經打了十幾年的籃球,甚至把這份熱愛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她認為籃球不僅讓她學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同時也可以讓她抒發壓力。在籃球場上奔波的她也因此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說道:「生活中少了籃球就好比忘了吃飯一樣,是不能被犧牲掉的。」

Meg 從小就在爸爸的影響下嘗試了各種運動比如滑雪,高爾夫,棒球,羽毛球等也慢慢在運動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興趣並且選擇專注於打籃球。從國中一路到高中, Meg 加入了學校的女子籃球校隊,也在籃球聯盟中參與了多場有主客場賽制的比賽。雖然當時的環境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也沒有一位專業的教練來帶領校隊,但這樣的困境依然沒有使她放棄前進。她透過網絡尋找正確的訓練方法並透過現場看籃球比賽來學習戰術從而培養對籃球的素養和場上的敏銳度。她說:「在籃球的道路上,我不是那個最有天賦的,也不是條件最好的,但我敢肯定我是最努力的。」

時間飛速,轉眼間 Meg 在打完最後一個完整賽季中結束了充實美好的高中生涯。當入境到加拿大,踏進 UBC 的那一刻,Meg 依然選擇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土裡繼續打籃球,保持自己的熱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進入大學後的挑戰也相對更大了。在參加 Co-ed 男女混打的聯盟中, Meg 學會了打球方法上的改變與心態上的調整:在打球中,她不僅需要在面對比自己高大的隊員中去突破原本的打球方式,更需要在打球的快節奏中做出不同的戰略與運球速度。 她說道:「以前高中在上海打球是純女籃所以其實身高條件上不會差太多,那我控球時間相對高因為我是控衛,也有很多單打切入或者是過人這些動作。但在加拿大我打得都是男女混搭所以我的持球時間變得比較少,大部分是 catch and shoot 或是跑快攻,甚至只有在我有把握的時候才會切入內線然後 finish。」 在心態調整方面,Meg 認為打球更需要靠動腦並且用其他技巧去去彌補身材條件的劣勢。她開始把面對蓋火鍋的畏懼和比自己高20到30公分的防守當成一種磨練。她將遇到的種種新挑戰當成一種增加自信心的力量並且通過不斷的練習去琢磨如何打球才會做出更好的攻略。在自己不斷的努力與適應新環境下, Meg 也終於在進到禁區即使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球員時也不會膽怯,面對比賽的得失心也不會那麼重。

當問到 Meg 是什麼樣的籃球信念支撐著她時,她提到了一個神奇的詞語-逆轉勝。在任何體育比賽裡,雙方都互不希望對方出現逆轉勝的機會,只希望安安穩穩地打完一場勝戰。逆轉勝的感覺就好像你花了一千分的努力,眼看就要成功了,卻在最後一刻被繼續發憤圖強的對手反超了,非常不甘心。然而 Meg 卻認為從落後到逆轉的比賽中包含了許多豐富的感情並為球賽增添了渲染力,更加的精彩。她說道:「對勝利的渴望、不放棄的精神、肩上揹負的責任造就了逆轉勝,除了戰績的正向表現,也提升了球隊的凝聚力,甚至是球迷的認同。」 她也時常會被逆轉的這一刻感動,因為球賽不到最後一秒鐘,都還有機會反轉的。

逆轉勝的觀念不僅打動了 Meg,也讓她在打籃球的路上更加的勇敢。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那場 Co-ed 男女混打聯盟的衝四強賽。當時的比賽僅剩下5.4秒,而 Meg 隊落後兩分。正當觀眾認為對方會穩贏時,奇跡般的逆轉勝出現了。在幫射手 Nick 的助攻下,他成功地在壓哨中投進了三分球,為球隊奪得了勝利,進入了前四強。就這樣,整個球隊在歡呼與震撼中激動的抱住對方,久久不能忘懷。有誰能預測到他們會在剩下的短時間內再拼搏一次?又有誰能預料到這次不放棄的念頭能讓整個局面反轉?「就像我說的,逆轉勝往往最能讓人覺得熱血沸騰,而這場比賽就是最好的象徵,也代表了我們對籃球的信仰,」 Meg 感歎到:「這個勝利就像一副拼圖,缺少了任何一個環節或任何一個人都不行。」

取得勝利的過程是漫長的,其中也會遇到必不可少的輸球,受傷與狀態差的過程, 而 Meg 認為無論當下是多麼的難過與憤怒,一定要趕緊抬起頭往前看,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就像她提到成敗中有一半是靠自己,有一半是靠命運。也許你賽前付出了無數的精力,卻在決賽那天重感冒。也許你穩穩地與團隊策略好戰術,卻沒有發揮出該有的水平。籃球與生活中沒有一個所謂的完美結局,所以留點遺憾,學會接受事實,下次會更好。

如今,一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讓 Meg 在生活中學會即使是一塵不變,也能堅持地去完成目標。在球場上面對各種狀況的臨場反應也讓她了解怎麼通過觀察去細心的解讀事情並做出正確的選擇。Meg 也下定決心,在 UBC 拿到 Kinesiology(運動機能學)的畢業證書後,回台灣考學士後中醫系,去幫助除了運動選手之外的更多人們。她也說道:「這個每年只有5%入取率的 program,準備的過程一定會很困難,但我相信就跟投籃一樣,只要對自己保有信心,努力做到最好,最後一定能成功。」

也許生活中沒有像電影裡一樣的完美結局,你會掙扎,你也會崩潰,但只要像 Meg 所說的滿懷感恩,認真打理自己的生活,放下那些不愉快,堅信自己,那總有一天你一定會反敗為勝,得到屬於自己的逆轉勝。


Meg Hung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Kinesiology Major · Class of 2021

Instagram: @meghung1211

加入我們的 Newsletter List 一起發現更多最新故事吧!

Let us hear your stories, keep your memories on Outtaink

你也想讓自己的故事影響更多留學生嗎?來找我們聊聊吧!你有故事,我有筆。你的坎坷、你的蛻變、你的經歷、你的成長,請讓我陪你一同記錄。

Copyright © 2020-2021 Outtain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