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ne

你真的適合美國嗎?

JANET WANG

2021-01-24

擁有一個美國夢是近年來很多人的共通點。但是不論是美國職場上還是教育體系上,你真的知道美國跟台灣的不同嗎?國三就與姊姊隻身飛往美國的 Joanne 在還沒搞懂什麼是「離家」時就被迫迅速長大,但也因此造就了她往後較為獨立的個性。相較於一般人而言,Joanne 算是比較早踏入留學旅程的孩子,大學畢業後也順利的找到了工作。Joanne 侃侃而談著自己的經歷還有對美國這個大熔爐的想法,而當她被問及 「你鼓勵大家出國留學嗎?」 ,她也理性的聊著自己的看法。在給出你自己的答案之前,不妨先聽聽 Joanne 的故事吧!

Joanne 是一個從小就很有想法的孩子,因緣際會下決定跟著姊姊一起到美國接受不一樣的教育,然而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朋友與家人,剛到美國的她也一樣不能適應。但礙於已經開始學習美國的課程,所以想要回台灣銜接高中/大學的課綱也相對的困難。也或許是這樣的一個阻礙,她只能咬著牙一路把每一階段的文憑都拿到,轉眼間,就是10年的時間。在高中期間對化學很感興趣的 Joanne 在大學時期選擇了化工系,畢業後的她到了兩個不同的化工廠上班也因此了解到了工作環境的重要性,但又是因為什麼原因讓她最後決定回台灣再修一個學士學位呢?

對於美國的教育體系 Joanne 給出了這樣的見解。美國高中課程很輕鬆,早上七點到下午兩點的上課時間與自己排課表等兩項重要因素,也完全體現了美國教育的「自由制度」。學生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不想更進步? 還是應該放任自己頹廢?這些都取決於學生自己的自律性還有責任心。反觀台灣的高中可以說是台灣學生一生中最重要也最辛苦的階段,早上七點到放學後的補習班,學生一天之內除了學習之外的事都是奢侈的。而美國與台灣的大學生活也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台灣大學生多數心裏存在著一種 「過了就好」 的心態,而其餘時間花在玩樂。目前正在台灣讀第二個學士學位的 Joanne 談到自己幾乎沒有作業,教科書也不一定要讀,而一切成績都取決於考試。對比美國大學的教育制度,不只有很多報告以及論文需要提交,同時還會有不同的課堂作業以及小組討論,最重要的是教授是會花時間看這些作業以及討論。而美國大學的成績不單單只是看考試,平常的課堂準備、參與率以及作業完成度都是算在評分標準裡的。美國大學是真的比較有環境去鼓勵你花時間去學習,並且會讓你更想積極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正是經過了美國大學的歷練後,Joanne 才能順利的在畢業後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然而在這一個公司裡 Joanne 發現因為職缺很少且競爭激烈,因此公司很常裁員。也因為這樣的大環境,員工之間產生了莫名的比較心態,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很難互相合作,高層不一定願意教你知識而同事之間也不是真心的互相幫助。在那個當下,Joanne 了解到 「這不是我要的工作環境」。幸運的是 Joanne 輾轉來到了比較靠近城市的公司,在這裡大家都很願意互相幫助,主管也很照顧每一個員工。不只同事之間相處的好,她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下班後她會與同事一起出去運動、看看電影、吃吃飯,下班之餘也會利用時間跟同事打好關係,也因為這樣大家的感情才可以慢慢建立起來。

「妳覺得美國的職場跟台灣有什麼不同呢?」 對於這個問題,Joanne 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很多人的疑惑。「美國的公司很願意去付一個正職員工的薪水來培養或者觀察一個員工適不適合這個公司,在面試中,他們也是真的精挑細選的在尋找人才,你是需要做好準備去參加面試的。然而我在應徵台灣打工或者從朋友身上耳聞的經驗裡,我發現台灣比較像是盲目的投遞履歷然後等著公司的回覆。面試當中可能聊個兩句也就確定了會不會雇用這個人。」 Joanne 聊到,「在美國你很需要了解如何包裝自己以及如何讓自己的經驗有一個動聽的故事。」

聽到這裡你是否也不禁開始好奇,那Joanne為什麼要回台灣呢?

說到這個,Joanne 不禁聊起了某一次的花蓮地震,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災害。那個當下 Joanne 心想,「如果我在家人身邊就好了」,雖然在美國的工作給了她滿多的自由,她也曾經覺得一年回家看看兩次爸媽也足夠了。但是一直到地震後她才發現,即使她一趟10幾個小時的飛機就到家,她也可能無法給予很多實質上的幫助,但是只要她在家人身旁,很多事情就會不一樣了。也因為這樣 Joanne 決定辭去工作搬回台灣與家人一起生活。她說到 「雖然短期之內我也沒有規劃,但是目前的生活我很喜歡,對於我而言,家人是很重要的存在。」

「經過這幾年的經驗,你鼓勵大家出國留學或者工作嗎?」

「如果可以的話,我是鼓勵大家出國看看的。每個人對於生活的追求不同,有人追求高薪水; 而有人追求舒適的生活。 從美國深造回到台灣之後,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怎麼沒有在美國多玩一點,反而是想著自己怎麼沒有多學一點。美國真的有一個很好的環境提供你更充實自己。美國的教育體系教會我每個人要想想你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想完後更要自己試試看啊!聽我說又不准!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我可以放棄高一點的薪水多陪陪家人,這是我願意去取捨的。但可能你在美國會有更快樂的生活,每個人都要去嘗試新事物才會有屬於你的標準答案的。」

對於想要出國或者即將出國的你,什麼樣的體系跟環境更適合你呢?你追求的是「我想要學什麼」 還是 「別人要你學什麼」?你是否敢正視自己的不足而加以努力進取呢?還在學生時期的你是否想要更積極地充實自己?;正在找工作的你,是否想要學會如何包裝自己和如何推銷自己呢? 在給出你的標準答案之前,不妨先踏出你的舒適圈去找到屬於你的成長方式吧!


Joann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 Class of 2015

想認識 Joanne 嗎?私訊 Outtaink 去認識她吧!

加入我們的 Newsletter List 一起發現更多最新故事吧!

Let us hear your stories, keep your memories on Outtaink

你也想讓自己的故事影響更多留學生嗎?來找我們聊聊吧!你有故事,我有筆。你的坎坷、你的蛻變、你的經歷、你的成長,請讓我陪你一同記錄。

Copyright © 2020-2021 Outtaink. All rights reserved.